2005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I修订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第十三届缔约国大会已对CITES附录I、II作出修订,新的公约附录自2005年1月12日起正式施行。公约附录修订内容如下:
1.      在CITES附录I、II“说明”部分中增加 * 、#9、#10,并分别作如下解释:
a)      一个物种名称上标注的星号“*”表示此物种的一个或多个地理隔离种群被列入附录I而非附录II中。
根据CITES第一条(b)款(iii)项的规定,列入附录II或附录III的某一植物种或某一较高级植物分类单元名称旁出现的符号 “#”并随之出现的数码,系指根据CITES的规定对植物的部分。
2.      在CITES附录I、II“说明”部分中增加 * 、#9、#10,并分别作如下解释:
b)      一个物种名称上标注的星号“*”表示此物种的一个或多个地理隔离种群被列入附录I而非附录II中。
c)      根据CITES第一条(b)款(iii)项的规定,列入附录II或附录III的某一植物种或某一较高级植物分类单元名称旁出现的符号“#”并随之出现的数码,系指根据CITES的规定对植物的部分或衍生物作如下特别注释:
#9 系指相应植物的所有部分和衍生物,但附有“Produced from Hoodia spp. material obtained through controlled harvesting and production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CITES Management Authorities of Botswana/Namibia/South Africa under agreement no.BW/NA/ZA xxxxxx)”字样标签的除外;
#10 系指相应植物的所有部分和衍生物,但下列者除外:
  a)      种子和花粉;以及
  b)      医药制成品。
3.      CITES第十三届缔约国大会决定对下列物种标本在附录I、II中的列入(包括列入附录I或II、从附录I或II中删除、从附录I转移到附录II、从附录II转移到附录I)作出调整,并对其中部分物种标本的列入附加相应的注释,或对此届缔约国大会之前被列入附录I、II的部分物种作出新的注释。具体内容如下:
a)      将下列分类单元从CITES附录II中删除:
动物:桃脸牡丹鹦鹉Agapornis roseicollis
b)      将下列分类单元从CITES附录I移至附录II:
动物:白犀指名亚种Ceratotherium simum simum(斯威士兰种群:仅允许将活体运抵适当和可接受目的地的国际贸易,以及针对狩猎纪念物的国际贸易。所有其它标本应被视为附录Ⅰ物种标本并接受相应的贸易管制。)
白头海鵰Haliaeetus leucocephalus
窄吻鳄Crocodylus acutus(古巴种群)
尼罗鳄Crocodylus niloticus(纳米比亚种群)
植物:突氏卡特兰Cattleya trianaei
大花万带兰Vanda coerulea
c)      将下列分类单元从CITES附录II移至附录I:
动物伊洛瓦底江豚Orcaella brevirostris
小葵花鹦鹉Cacatua sulphurea
淡紫冠鹦哥Amazona finschi
马达加斯加蛛网龟Pyxis arachnoides
植物:拟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 decipiens
d)      将下列分类单元列入CITES附录II:
动物:马来龟Malayemys subtrijuga
果龟Notochelys platynota
中南半岛大鳖Amyda cartilaginea
两爪鳖Carettochelys insculpta
麦氏长颈龟Chelodina mccordi
叶尾壁虎属所有种Uroplatus spp.
噬人鲨Carcharodon carcharias
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us
石蛏Lithophaga lithophaga
植物火地亚属所有种Hoodia spp.#9
红豆杉Taxus chinensis和本种的种内分类单元 #10
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和本种的种内分类单元 #10
喜马拉雅密叶红豆杉Taxus fuana和本种的种内分类单元 #10
苏门答腊红豆杉Taxus sumatrana和本种的种内分类单元 #10
沉香属所有种Aquilaria spp.#1
拟沉香属所有种Gyrinops spp.#1
棱柱木属所有种Gonystylus spp.#1
e)      将第十三届缔约国大会之前关于纳米比亚和南非的非洲象种群列在附录II的注释修订为以下内容(新的或修订的文字分别以粗体或删除线“——”列出):
对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和南非种群(列入附录II
仅允许以下目的的贸易:
1)      非商业目的的狩猎纪念物贸易;
2)      用于就地保护项目的活体贸易;
3)     皮张贸易;
4)     皮革制品贸易:博茨瓦纳的仅能用于非商业目的;纳米比亚和南非的可用于商业和非商业目的;
5)     纳米比亚的象毛的商业和非商业贸易;
6)      纳米比亚具有个件标示和证明的、整套件的、已完成的象牙饰品可进行非商业性贸易;和
7)      已注册的生象牙(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的整根象牙和象牙切片或切段;南非的整根象牙及长度不低于20厘米或重量不低于1千克的象牙切片或切段)贸易须遵守下列规定:
i).        象牙标本只能是原产于上述国家并经其政府注册的库存(罚没所获的和来源不明的除外),并且,对于南非来说,象牙必须是原产于克鲁格(Kruger)国家公园的标本;
ii).    上述生象牙仅允许销往经秘书处同常委会协商后核准的国家,这些国家必须具有完善的国家立法和国内贸易控制措施来确保进口的象牙不会再出口,并能依照关于象牙国内加工和贸易的Conf. 10.10号(Rev. CoP12)决议的全部要求得到管理;
iii).不得在2004年5月之前,并且在任何情况下必须在秘书处对预期进口国进行核准及非法猎杀大象监测项目(MIKE)向秘书处提交基本信息(例如大象种群数量、非法猎杀事件)之后开展上述生象牙的贸易;
iv).    最大贸易限额分别为20000千克(博茨瓦纳)、10000千克(纳米比亚)和30000千克(南非),且必须在秘书处的严格监督下一次性运出;
v).        上述生象牙的贸易收益只能用于大象保护工作和相应大象分布区内或周边社区的保护与发展项目;
vi).    贸易只有在常委会认可上述条件得到满足之后进行。
常委会在秘书处的提议下,在出现进口国或出口国发生违约、或相关贸易已被证明对其它大象种群带来危害的情况下,可以部分或完全地中止相关贸易。
所有其它标本均被视为附录I物种标本,须遵照相应的贸易管理。”
f)      对于第十三届缔约国大会之前被列入附录II的巨凤蝶属所有种(Ornithoptera spp.)、乌凤蝶属所有种(Trogonoptera spp.)和翼凤蝶属所有种(Troides spp.),删除其原有注释中的“sensu D’Abrera”字样。
g)      对于第十三届缔约国之前被列入附录II中的大戟属所有种(Euphorbia spp.),将原先关于其哪些标本不受CITES管制的注释内容修订为:包括嫁接在麒麟角(Euphorbia neriifolia)人工培植的根茎上的冠状、扇形或颜色变异的龟纹箭(Euphorbia lactea),以及不少于100株且易于识别为人工培植标本的虎刺梅(Euphorbia “Milii”)的栽培植株。
h)      对第十三届缔约国大会之前将兰科所有种列入附录II作以下新的注释:
“当满足以下条件时,兰属(Cymbidium)、石斛属(Dendrobium)、蝴蝶兰属(Phalaenopsis)和万带兰属(Vanda)杂交种的人工培植标本不受CITES管制:
1)      在贸易时用不同的容器(如纸板箱、盒子或板条箱)装运相应的标本,且每个容器装有不少于20株的同一杂交种植株;
2)      从其表现出高度一致的形态和健康性状易于将每个容器所装运的植株识别为人工培植标本;和
3)      装运件必须附有能清楚地显示每一杂交种植株数量的文件,例如货运单;
下列杂交种的人工培植标本:
l        兰属(Cymbidium):同属的种间杂交种和属间杂交种;
l        石斛属(Dendrobium):园艺上称作“金钗型(nobile-types)”和“蝴蝶兰型(Phalaenopsis-types)”的同属种间杂交种;
l        蝴蝶兰属(Phalaenopsis):同属的种间杂交种和属间杂交种;
l        万带兰属(Vanda):同属的种间杂交种和属间杂交种;
当满足下列条件时其贸易不受CITES管制:
1)      贸易时标本处于开花状态,即每株标本至少带有一枚展开花瓣的花朵;
2)      为商业零售目的而经过专业的包装处理,例如,用印制的标签进行标记,并用印制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
3)      须表现出易于识别的人工培植特点:即外形整洁、无破损花序、根系完整、总体上没有破损等野外来源标本通常所缺少的特征;
4)      植株须无野外来源的特点:由昆虫或其它动物、真菌造成的叶片损伤,或叶片上有藻类附着的痕迹,或由采集导致的花序、根、叶和其它部位的损伤;和
5)      标签和包装需标明以下信息:贸易标本的名称和人工培植的国家;对于处在加工过程中的标本的国际贸易而言,还要标明最初进行包装和标签的国家;标签或包装上须有花朵的照片,或者其它易于检查、核实的包装和标签方法。
不能清楚地符合上述豁免条件的植株必须具备有效的CITES文件。
i)      对第十三届缔约国大会之前列入附录II的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使用原先附录I、II“说明”部分中的#1进行注释。
j)      对于红豆杉(Taxus chinensis)、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喜马拉雅密叶红豆杉(Taxus fuana)和苏门答腊红豆杉(Taxus sumatrana)以及这些物种的种内分类单元,如果其整株植株被装在罐子或其它小型容器中,且每一货件都附有一份注明所装分类单元名称和“人工培植”(“artificially propagated”)字样的标签或文件,则不受CITES管制。
k)      将第十三届缔约国大会之前针对喜马拉雅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列入附录II所使用的#2注释改为用#10注释。
l)      由于第十三届缔约国大会通过了一份包含附录物种分类和命名参考书目等内容的标准命名决议,使附录中的一些分类单元的名称出现了变更。CoP13 Doc.9.3.1文件的附件体现了这些变更内容,该附件除第2段针对小村井鲸(Balaenoptera omurai,见文献Wada, Oishi and Yamada, 2003, Nature 426: 278-281)命名所提的建议被否决以外,其它建议均获缔约国大会批准。另外,该附件第13段提出将墨西哥金背红尾捕鸟蛛(Brachypelma ruhnaui)列入已被CITES收录的短尾蛛属Brachypelma,而将墨西哥粉红捕鸟蛛的学名由Brachypelmides klaasi改为Brachypelma klaasi,这些建议的通过使得用短尾蛛属所有种(Brachypelma spp).(蛛形纲ARACHNIDA, 蛛形目ARANEAE, 捕鸟蛛科Theraphosidae)就可以覆盖上述种,不需在附录Ⅱ中再分别列出。
4.      依照CITES文本第十五条第1款(c)项的规定,第十三届缔约国大会通过的附录修订将从会后90天,即2005年1月12日起,对所有缔约国生效,但那些依照该条第3款规定提出保留的缔约国除外。
5.  依照CITES文本第十五条第3款的规定,在该条第1款(c)项规定的90天期限内(即2005年1月12日之前),任一缔约国可以就第十三届缔约国大会通过的某一项或多项附录修订提案提出保留并以书面形式通知CITES保存国政府(瑞士联邦政府)。在此保留被撤销之前,提出保留的缔约国在涉及到相关物种的贸易时将被作为非缔约国对待。
   (信息来源:www.cites.gov.cn)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