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印缅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生态系统

2011年10月12-13日,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KFBG和关键生态系统合作基金CEPF在广东深圳举办了印缅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中国南部)持份者(注:利益相关方)咨询研讨会。国家濒科委常务副主任蒋志刚研究员出席了这次咨询研讨会。

印缅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覆盖了东南亚大陆,包括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和越南,同时还包括中国南方的部分地区(滇东南、广西南部、广东南部、海南、香港和澳门)。印缅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是全世界34个热点地区中面积最大的,区域内的物种具有高度的特有性,也是受到威胁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仅有5%的原始植被得以保存至今。由于该热点地区的生态系统为这里快速增长的人口提供不可缺少的生态系统服务,它们所受的巨大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经过深入咨询与讨论,CEPF于2003年与各利益相关方制订了《生态系统投资概要》,并以此为资助方案,自2008年7月以来开设了多个印缅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保护的资助项目,并分别在泰国曼谷、中国昆明、缅甸仰光、越南河内、老挝万象和柬埔寨金边举办了六次咨询研讨会。

深圳研讨会针对印缅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内的相应政策、相关机构及社会经济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威胁、生物多样性面对的威胁及其驱动力、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公民社团、以及CEPF 在印缅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内的中国南部地区现有项目的保护成效和自然保护资助模式等展开介绍和讨论。
该项目认识到,印缅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驱动力来自过度开发。而野生生物狩猎和贸易、林业产品过度开发、过度捕鱼、合法和非法伐木是这一地区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增长和消费增加、能力受限、自然资源的经济驱动、低估生态系统服务、不恰当的土地使用权分配以及温室气体排放。野生生物狩猎和贸易是最重要的威胁因素,其成因在于政治上缺乏野生生物保护的意愿、执法机构能力低下、传统食物和药材对野生生物的需求、城市人口增加、变得富裕、传统和文化惯例,以及当地人缺乏其它发展模式作为替代等。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