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是由环境保护部联合中国科学院,在2008年启动编制,历时5年,全国500多位相关领域专家参与,目前已完成了高等植物卷和脊椎动物卷,是迄今为止评估对象最广、信息最全、参与专家人数最多的一次评估,旨在全面掌握我国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状况,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015年5月6日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在北京召开《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专家论证会。论证会聘请了全国二十余名动物学家,主席团由陈宜瑜院士、郑光美院士、中国科学院施尔畏副院长以及环境保护部李干杰副部长组成。专家论证并通过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
今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纪念大会上,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评估结果显示:我国34450种高等植物中,已有27种灭绝(EX),10种野外灭绝(EW),15种区域灭绝(RE)。受威胁物种共计3767种,约占评估物种总数的11%。其中,583种极危(CR),1297种濒危(EN),1887种易危(VU)。受威胁比例最高的类群为裸子植物,高达51%,中国特有植物17700种,受威胁率高达65.4%。
脊椎动物卷评估结果显示,我国除海洋鱼类外的4357种脊椎动物中,已有4种灭绝(EX),3种野外灭绝(EW),10种区域灭绝(RE)。受威胁物种共计932种,约占评估物种总数的21.4%。其中,185种极危(CR),288种濒危(EN),459种易危(VU)。受威胁比例最高的类群为两栖动物,高达43.1%。中国特有动物1598种,受威胁率达30.6%。
评估与分析得出物种濒危的因素主要有:1、生境退化或丧失;2、直接采挖或砍伐;3、环境污染;4、自然灾害;5、物种内在因素;6、种间影响。其中,人类活动导致的生境破坏是造成物种濒危最主要的原因。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编制专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蒋志刚研究员强调,与2004年评估结果相比较,部分中国特有动物如大熊猫的濒危状况有所缓解,但有些物种并不乐观。我们需要关注这些新列入红色名录的物种,调整保护区域,加大宣传,加大对这些物种的保护。 (文/图 曾岩)
2015年5月6日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在北京召开《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专家论证会。论证会聘请了全国二十余名动物学家,主席团由陈宜瑜院士、郑光美院士、中国科学院施尔畏副院长以及环境保护部李干杰副部长组成。专家论证并通过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
今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纪念大会上,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评估结果显示:我国34450种高等植物中,已有27种灭绝(EX),10种野外灭绝(EW),15种区域灭绝(RE)。受威胁物种共计3767种,约占评估物种总数的11%。其中,583种极危(CR),1297种濒危(EN),1887种易危(VU)。受威胁比例最高的类群为裸子植物,高达51%,中国特有植物17700种,受威胁率高达65.4%。
脊椎动物卷评估结果显示,我国除海洋鱼类外的4357种脊椎动物中,已有4种灭绝(EX),3种野外灭绝(EW),10种区域灭绝(RE)。受威胁物种共计932种,约占评估物种总数的21.4%。其中,185种极危(CR),288种濒危(EN),459种易危(VU)。受威胁比例最高的类群为两栖动物,高达43.1%。中国特有动物1598种,受威胁率达30.6%。
评估与分析得出物种濒危的因素主要有:1、生境退化或丧失;2、直接采挖或砍伐;3、环境污染;4、自然灾害;5、物种内在因素;6、种间影响。其中,人类活动导致的生境破坏是造成物种濒危最主要的原因。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编制专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蒋志刚研究员强调,与2004年评估结果相比较,部分中国特有动物如大熊猫的濒危状况有所缓解,但有些物种并不乐观。我们需要关注这些新列入红色名录的物种,调整保护区域,加大宣传,加大对这些物种的保护。 (文/图 曾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