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Totoaba macdonaldi)为鲈形目(Perciformes)石首鱼科(Sciarnidae)的大型鱼类,太平洋东部加利福尼亚湾的特有物种,单型属单型种。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营集群生活,在海湾内季节性迁徙,适宜生活水温在14到26摄氏度之间,其亚成体栖息在河口和礁石滩,以鱼类和虾类为食。成体长度可两米以上,重量超过一百公斤,寿命超过15年,是石首鱼科中体型最大的鱼类。
图1,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的分布示意图(Fishbase)
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为多年生多次繁殖鱼类,每年繁殖一次,雄性和雌性在体长分别达到1.2米(约6龄)和1.3米(约7龄)时初次繁殖。野外每年2月到6月间产卵,高峰时间在3月。据估计,1950到1990间的平均年存活率约为0.661。
人类活动对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的野外生存有着各方面影响,如科罗拉多河淡水流量的减少影响卵和一年以下幼鱼的生存,当地捕虾产业影响1-2岁龄的幼鱼,垂钓运动影响3-5岁的亚成体鱼,而成年鱼类受到商业性渔业和盗捕的影响。
据记载,捕捞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获取干制鱼鳔以提供给中国或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华人社区的渔业在二十世纪初就已开始。因鱼鳔价值不菲,在墨西哥瓜伊马斯发生过将鱼体的其它部分弃而不用的现象。随着成体鱼捕捞的增加,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成体鱼肉贸易也随之增长,1924-1925年到1927-1928年间,从墨西哥圣费利佩向美国出口的鱼肉从77.6吨增长到834.5吨,1942年时达到2261吨的顶峰,1946年仍达1299吨。
自1920年代起,亚成体也受到了迅速增长的商业性捕虾船的影响。捕虾业出现后20年,捕虾产业成为最大威胁。除了捕虾对亚成体的影响外,捕虾人也会在捕虾之余捕捞成体,因此造成了在1950年代的捕捞量的大幅下降,1975年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的捕捞量已经降至59吨,随后墨西哥颁布了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的捕捞禁令。1976年,它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成为首个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I的鱼类,国际商业性贸易被禁止。直到1979年,该物种才被列入美国濒危物种法案(ESA),从而阻止了美国的进口和需求。虽然墨西哥颁布了捕捞禁令,但由于各渔港之间的地理距离和保护区执法不理想,在上加利福尼亚湾地区的盗捕仍很普遍。同时,该地区仍是重要的捕虾地区,亚成体依然受到兼捕威胁。1993年,墨西哥政府为同时保护加湾石首鱼和海湾鼠海豚划定了生物圈保护区,扩大了保护区范围。1996年,IUCN红色名录将该鱼从之前的濒危等级升级为极度濒危,至今未变。
在中国华南地区,各种鱼类干制鳔体都被称作花胶,用做食物或药物。鱼鳔在世界各国历史上也都有利用传统,17世纪的西方油画家会用鳕鱼或鲟鱼鱼鳔熬制的明胶为作品上光,而现代也有用鲟鱼鱼鳔熬制明胶保存羊皮纸文件,或将各种鱼类明胶用于啤酒和葡萄酒生产工艺之中。
据统计,石首鱼科鱼类有66个属,284种,因行为演化和鳔管特化,不同属的鱼类,鱼鳔形态具有较大差别,甚至可以被用于种属分类。传统上,源自中国特有的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的鱼鳔,因其形态特殊和尺寸较大,被称作金钱鳘鱼肚,属于花胶中的高价品。因黄唇鱼属鱼类的鳔管在形态上和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的鳔管具有相似特征,上世纪初,随着华人在太平洋东岸的定居和迁移,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逐渐被开发,成为黄唇鱼鱼鳔的替代品生产和贸易。
同时,黄唇鱼属内另外两个种,即分布在孟加拉湾区的黑缘黄唇鱼(B. chaptis)和分布在越南、柬埔寨和加里曼丹的波利黄唇鱼(B. polykladiskos)也有类似形态特征,但相对体型较小,其干制鱼鳔可能会被用做小尺寸金钱鳘鱼肚的替代品。
有调查显示,在墨西哥的圣克拉拉地区,自2005年到2012年间,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新鲜鱼鳔的价格从每公斤10比索增加到180-250比索,当地渔民每个捕捞季节可赚取超过9000比索(约750美元),成为低收入家庭的重要经济来源。据称,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鱼鳔主要售卖给华人,由华人收购后干制加工。201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圣迭戈地方检察官指控7名华裔非法走私,涉案干鱼鳔共241只。并称,仅2月到4月间,就共查获529个走私干制鱼鳔。
参考文献:
Cisneros-Mata, Miguel A., Montemayor-Lopez, Gabriela and Roman-Rodriguez, Martha J.. 1995. Life history and conservation of Totoabamacdonaldi. Conservation Biology, 9(4): 806-814.
Valenzuela-Quinonez, Fausto, Garza, John Carlos, De-Anda-Montanze and Garcia-de Leon, Francisco J.. 2014. Inferring past demographic changes in a critically endangered marine fish after fishery collape.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Sea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71(7):1619-1628.
Ramcharitar, John, Gannon, Damon P. and Popper, Arthur N.. 2006. Bioacoustics of Fishes of the Family Sciaenidae (Croakers and Drums).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 135:1409-1431.
Overview of the Market for Buche from Mexico’s CurvinaGolfina Fishery. 2012. Caplog Reports. Volume 1.0.
Duffy, Laura E.. 2013. Massive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uncovered; U.S. Attorney charges 7 with smuggling swim bladders of endangered fish worth millions on black market; officials see trend. 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Attorney Southern District of California.
图1,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的分布示意图(Fishbase)
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为多年生多次繁殖鱼类,每年繁殖一次,雄性和雌性在体长分别达到1.2米(约6龄)和1.3米(约7龄)时初次繁殖。野外每年2月到6月间产卵,高峰时间在3月。据估计,1950到1990间的平均年存活率约为0.661。
人类活动对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的野外生存有着各方面影响,如科罗拉多河淡水流量的减少影响卵和一年以下幼鱼的生存,当地捕虾产业影响1-2岁龄的幼鱼,垂钓运动影响3-5岁的亚成体鱼,而成年鱼类受到商业性渔业和盗捕的影响。
据记载,捕捞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获取干制鱼鳔以提供给中国或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华人社区的渔业在二十世纪初就已开始。因鱼鳔价值不菲,在墨西哥瓜伊马斯发生过将鱼体的其它部分弃而不用的现象。随着成体鱼捕捞的增加,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成体鱼肉贸易也随之增长,1924-1925年到1927-1928年间,从墨西哥圣费利佩向美国出口的鱼肉从77.6吨增长到834.5吨,1942年时达到2261吨的顶峰,1946年仍达1299吨。
自1920年代起,亚成体也受到了迅速增长的商业性捕虾船的影响。捕虾业出现后20年,捕虾产业成为最大威胁。除了捕虾对亚成体的影响外,捕虾人也会在捕虾之余捕捞成体,因此造成了在1950年代的捕捞量的大幅下降,1975年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的捕捞量已经降至59吨,随后墨西哥颁布了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的捕捞禁令。1976年,它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成为首个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I的鱼类,国际商业性贸易被禁止。直到1979年,该物种才被列入美国濒危物种法案(ESA),从而阻止了美国的进口和需求。虽然墨西哥颁布了捕捞禁令,但由于各渔港之间的地理距离和保护区执法不理想,在上加利福尼亚湾地区的盗捕仍很普遍。同时,该地区仍是重要的捕虾地区,亚成体依然受到兼捕威胁。1993年,墨西哥政府为同时保护加湾石首鱼和海湾鼠海豚划定了生物圈保护区,扩大了保护区范围。1996年,IUCN红色名录将该鱼从之前的濒危等级升级为极度濒危,至今未变。
在中国华南地区,各种鱼类干制鳔体都被称作花胶,用做食物或药物。鱼鳔在世界各国历史上也都有利用传统,17世纪的西方油画家会用鳕鱼或鲟鱼鱼鳔熬制的明胶为作品上光,而现代也有用鲟鱼鱼鳔熬制明胶保存羊皮纸文件,或将各种鱼类明胶用于啤酒和葡萄酒生产工艺之中。
据统计,石首鱼科鱼类有66个属,284种,因行为演化和鳔管特化,不同属的鱼类,鱼鳔形态具有较大差别,甚至可以被用于种属分类。传统上,源自中国特有的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的鱼鳔,因其形态特殊和尺寸较大,被称作金钱鳘鱼肚,属于花胶中的高价品。因黄唇鱼属鱼类的鳔管在形态上和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的鳔管具有相似特征,上世纪初,随着华人在太平洋东岸的定居和迁移,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逐渐被开发,成为黄唇鱼鱼鳔的替代品生产和贸易。
同时,黄唇鱼属内另外两个种,即分布在孟加拉湾区的黑缘黄唇鱼(B. chaptis)和分布在越南、柬埔寨和加里曼丹的波利黄唇鱼(B. polykladiskos)也有类似形态特征,但相对体型较小,其干制鱼鳔可能会被用做小尺寸金钱鳘鱼肚的替代品。
有调查显示,在墨西哥的圣克拉拉地区,自2005年到2012年间,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新鲜鱼鳔的价格从每公斤10比索增加到180-250比索,当地渔民每个捕捞季节可赚取超过9000比索(约750美元),成为低收入家庭的重要经济来源。据称,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鱼鳔主要售卖给华人,由华人收购后干制加工。201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圣迭戈地方检察官指控7名华裔非法走私,涉案干鱼鳔共241只。并称,仅2月到4月间,就共查获529个走私干制鱼鳔。
参考文献:
Cisneros-Mata, Miguel A., Montemayor-Lopez, Gabriela and Roman-Rodriguez, Martha J.. 1995. Life history and conservation of Totoabamacdonaldi. Conservation Biology, 9(4): 806-814.
Valenzuela-Quinonez, Fausto, Garza, John Carlos, De-Anda-Montanze and Garcia-de Leon, Francisco J.. 2014. Inferring past demographic changes in a critically endangered marine fish after fishery collape.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Sea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71(7):1619-1628.
Ramcharitar, John, Gannon, Damon P. and Popper, Arthur N.. 2006. Bioacoustics of Fishes of the Family Sciaenidae (Croakers and Drums).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 135:1409-1431.
Overview of the Market for Buche from Mexico’s CurvinaGolfina Fishery. 2012. Caplog Reports. Volume 1.0.
Duffy, Laura E.. 2013. Massive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uncovered; U.S. Attorney charges 7 with smuggling swim bladders of endangered fish worth millions on black market; officials see trend. 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Attorney Southern District of California.
(编辑:曾岩)